欢迎进入山东铭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您是第位访问者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开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0-04-24 10:20:54   来源:生态环境部   评论:0 点击:   字体大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新境界,为新形势下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生态环境部党组始终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全面落实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生态安全与核安全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一、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蕴含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价值理念、工作思路和机制路径。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工作,必须深刻把握其重要指导意义。

  深刻认识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性和全面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构建集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等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勾画出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框架,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强调统筹推进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形势发展新特点新目标新任务的准确把握,阐明了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决心和行动方向。

  深刻认识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要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有力举措,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保障核安全的系统性和全球性。习近平主席亲自参加第三、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强调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主张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践行强化政治投入、国家责任、国际合作、核安全文化四项举措。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核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这些都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核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为保障我国核安全、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提供了方法路径和价值参照。

  二、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任务

  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生态安全和核安全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担负起维护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有效防范化解各项风险挑战,全面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工作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规定》,建立党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成立专职机构,制定实施办法,把维护国家安全、落实安全责任纳入工作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健全责任落实、沟通协调、督促落实和考核评估等制度。强化生态安全、核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推动省级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抓纲带目、上下联动,形成协同推进国家安全的工作格局。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4%。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青海省“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成果开始实施。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累计发现34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重点问题5740个,已完成整改近4000个。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全国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以落实“两个100%”(全国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和处理处置100%全落实)为主要目标,全力以赴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基本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快速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构筑严密核安全防线。有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三位一体”的核安全监管机构,构建独立、公开、法治、理性、有效的监管体系,全链条实施审评许可,全过程开展监督执法,全天候监测辐射环境,全方位提升应急能力。建立集中统一、分工合理、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上下协同、科学高效的核与辐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安全治理格局。对外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核安全状况。通过严格有效监管,我国47台运行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好,15台在建机组质量受控,19座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安全运行,14万多枚放射源和19万多台(套)射线装置安全受控。2019年共有23台运行核电机组被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评为满分,世界领先。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国家安全重点领域法治建设,制修订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核安全法等法律。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信息化等领域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技术研究和领军人才培养。加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投入使用,强化核安全校核计算、试验验证等手段,核与辐射监测、应急、反恐等能力不断提升。

  强化全民宣传教育。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五环境日、“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核行业公众开放日等为平台,通过制作海报、研讨交流、实地体验、媒体宣传等方式,强化生态环境和核安全知识普及、普法宣法和政策解读,增进全社会对生态安全和核安全的了解和认识。将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和青少年教育体系,建立平等、广泛、便利的公众参与机制,用好国家科普教育基地,营造公众了解、参与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开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生态环境部党组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安全工作。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和“五个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以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推动各项工作。

  坚持立足于防,防范化解风险。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设施方面的短板。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和勘界定标,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作用,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做好重点核设施和辐射源审评监督,强化应急准备,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推进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做好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防范与化解工作。

  强化科学统筹,推进现代化治理。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生态安全、核安全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共享资源力量,强化联防联控,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国家安全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加快推进重大能力建设项目,强化各项软硬件支撑,提升生态环境和核安全治理水平。

  勇于担当作为,打造环保铁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培养“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落实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着力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工作提供坚实队伍保障。


分享:
返回列表 打印